高考语文高考冲刺试题模拟解析案例【三篇】

高考 2023-11-21 点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高考冲刺试题模拟解析案例【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高考语文高考冲刺试题模拟解析案例

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媛yuán 绯闻fēi    拧毛巾níng 逸兴遄飞chuán

B.挣揣chuài   踮脚diān 涮羊肉shuàn 载歌载舞zǎi

C.殷红yīn 脚癣xuǎn    顷刻间qīng 长歌当哭dàng

D.腈纶jīng  盘踞 jù   迫击炮pǎi    绿林豪客lù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所选词条有形似字,有多音字,以形声字居多,课内外相结合。“腈”考查声母的,属难度较大的。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党中央雷霆反腐,继后,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年终收官,更是以曾任中办主任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落马震憾收场。

B.过去一年,雾霾成为老百姓关注最多、诟病最多的环境问题,党中央发起“向雾霾宣战”的号令,“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

C. 马云接收香港《南方早报》记者专访,在一个多小时里,嬉笑怒骂,谈笑风声,与记者纵论企业管理、互联网发展以及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向。

D. 王羲之作为“书圣”的名声与影响,可谓妇儒皆知。但这位“书圣”结缘浙江天台上的情况,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天台山主峰华顶山上,曾经树立过王羲之独笔鹅石碑。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应用性强。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对读音相同的错别字的辨识。语料不仅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还渗透传统文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据美联社报到,内阁敷衍了几天,终于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给国会共和党人的国债上限方案发难,以平息民主党的不满情绪。

B.他自小没见过世面,好不容易进了城,只见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如同“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C.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

D.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命题意图】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本题沿用近几年的命题思路,语料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考查的是虚词、成语、熟语。涉及到词语使用的词义与语境不符,感情色彩不符和望文生义等方面。通常4个选项中会有一个词语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往往不会影响考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关键是考生要调整好心态,不受生难词语的干扰。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B.《我们看海去》城南旧事》《城南旧影》90后,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命题意图】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语序不当、偷换主语、不合逻辑(否定不当)等语病。语料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5、依次填入下面三副对联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庆新春,欢容满面 ;歌盛世,爱意盈心 。

② 桃花扇,万古奇文论语篇。

③粉墨辨忠奸,轻歌曼舞皆世态;琴琶 ,急弦缓管尽人情。

A邻里和 人情美 千秋绝唱 诉悲欢 B人情美 邻里和 千秋绝唱 弹喜怒

C人情美 邻里和 百年难见 弹喜怒 D人情美 邻里和 百年难见 诉悲欢

【命题意图】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和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写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语料不仅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还渗透传统文化。

【改编】6. 以划线句为例,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开头,仿写句子。(4分)

20春晚上,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为我们留下了思考的音符。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命题意图】考查句式的仿用。该题从《全品高考第二轮专题》中选取,学生在做题时普遍感到熟悉,但编者发现学生只在被动地感受亲情,其实还可以写并肩作战的同学之情。7.根据下列情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50个字,5分)

儿子:妈妈,今年3月8日正好是星期天,3月9号才正式开学。

妈妈:是啊,这个学期很短,总共还不到四个月。

儿子:我是说今年“3.8妇女节”不用像去年那样要做很多作业,也不用写感谢信,买节日礼物了。

妈妈:

【命题意图】考查语言表达鲜明、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命题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特定语境,能力要求明确,限定中有发挥的空间。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给三字经去“糟粕”是权力致命的自负

山东省教育厅近日要求各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近年来,传统文化出现了微弱的复苏迹象,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有家长、老师让孩子读经,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从教育内容多样化、中国文化重建这两个角度,这些努力都是可取的。

这时候,山东省教育厅却开始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人们的努力进行限制。这个原则人们十分熟悉,看上去也很正确。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前提是有人来取,有人来去,对于这样的事业,我有两个疑问:谁有能力来“取”和“去”?

法官之所以有能力判断案件双方的是非曲直,是因为他站在当事人之外。一个人或机构宣称自己能够对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就一定意味着,他相信自己可以站在传统之外,不,应该说是在传统之上。自己高于传统,自己不受传统束缚。其实,这两者紧密相关,总之,自己跟传统无关,因而完全可以对传统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进行理性的权衡、判断。第二个疑问是:即便这世间真有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相信,自己具有这个取、去的能力,那么,他将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取、去?他当然说,会按照正确的标准。问题是,他心目中的正确标准果然就是正确的标准吗?对他来说正确的标准,对于别人来说就是正确的吗?显然未必。毕竟,对于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假如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相信自己是按照正确的标准选择的,那他必然假定了,他就是正确,他就是这个世界的标准。

揆之于历史,在人们可记忆的岁月中,对于传统,似乎都是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很显然,采取这一原则的主事者相信,历史已经终结了,传统已经死亡了。因而,自己已站在传统之外、传统之上,可以像观赏博物馆中的展品一样,挑挑拣拣。而他挑拣的标准,其实不过是自己的标准。这个时候,也无所谓标准了,因为,他不在传统之中,也就根本没有价值可言。他的唯一价值就是自身当下的需要。自身需要某个东西,就是精华,不需要的东西当然就是糟粕。由操着这样的标准的人一路挑挑拣拣下来,最后,传统几乎都被糟粕了一遍,奄奄一息了。这就是看上去无比正确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实际效果。归根到底,这一原则背后隐含着理性的致命自负和权力的致命自负。

其实,《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蒙学教材成为经典,被人们广泛传诵,已经证明了,他们就是精华。当然,这样的精华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自负地遴选、确定、告诉世人的。他们是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由无数父母、孩子、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

没有比这个漫长时间过程中的自发选择更明智的了。从时间选择出来的这些蒙学教材中间挑拣精华、糟粕的人,等于宣称自己比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二三十亿人更聪明。今天,还会有人相信,给《三字经》下禁令的是这样的人吗?

——摘自《新京报》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

A.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必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选择优秀传统文化。

B.家长、老师让孩子读经,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可见,传统文化的复苏迹象明显。

C. 无数父母、孩子、老师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自发地选择出来的蒙学教材,时间已经证明了,他们就是经典,就是精华。

D.以自身当下的需要为挑拣的标准,其实这背后隐含着理性的致命自负和权力的致命自负。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和理解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其行为无可厚非,但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人们的努力进行限制,其干预行为显得不科学。

B. 一个人或机构都在无形中受传统影响,因而不可以对传统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进行理性的权衡、判断。

C.在人们可记忆的岁月中,历史和传统文化,都是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挑拣出来的。

D. 《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蒙学教材被父母、孩子、老师自主、自发地选择,大可不必由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自负地遴选、确定。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和理解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0.根据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至少写出三点)(3分)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能力层级为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一双三十年没握过的手

作者:蒋新

①他躺在刚刚启用的新病房里,合着眼,身上、鼻腔里插着四五条或粗或细的软管子。 可按照他的脾气,他的性格,他的气力,是绝不会让这些软巴巴的管子欺负的,但这时他没有一点办法,刚刚被手术过的胃,不允许他去和这些管子们计较,锁着的眉头间流出刚强下的无奈。

②按照医生的嘱咐,隔一阵子就要给他捋捋腿,捏捏脚或者搓搓手。这双手我是最熟悉不过的,可是,这双熟悉的手却30年没有直接接触了。不知宽厚的掌心,粗大且硬的手指肚里,还有那层起起伏伏的硬皮上握着怎样的温度。我的手和他的手一碰撞,除了印证视觉给予的感知,体会手上的力气外,这双手究竟打磨过多少冷的热的硬的粗的物体,只有跳跃在手上的青筋知道。

③他是我弟弟,比我小三岁。

④我们曾经拥挤在一张木板床上睡觉,一个被窝里打仗,睡觉的时候,不是我把被子裹起来晾他,就是他扯过被子去冻我。这些在睡梦中进行的过去式,常常让父母瞅着我们裸露的脊梁发愁:被子小了,被子少了。

⑤在被子逐渐富余起来的时候,我们也如同一窝羽毛丰满的鸟儿,各奔东西,谋职娶妻生子,为自己的日子奔波忙活。曾经在一个被窝里滚打摸爬的兄弟,留在成年时空隧道里的只有默默地关注,事情的相告、提醒或完成,情感的交流则萎缩干涸,全凭第六感觉去体味去测知。

⑥我不知道中间的电阻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持续给力?时间?空间?年龄?面子?还是脑沟里所谓的成熟?成熟太讨厌,成为背叛、忘记、失去过去许多美好日子的罪魁。在失去的路上,为遗忘栽培起来的成熟,都毫无例外地蒙着自以为是的千年尘垢,像一层一层叠加起来的黄土高坡,把过去与曾经压榨成粉尘飘扬。想不到在这个谁都不愿意来的地方,我们的手接触在一起,开始感知对方久违的体温。

⑦这双曾经与我掰手腕较劲的手,留下太多的记忆。

⑧这是一双与煤炭打交道的手。他顶替父亲在煤矿就业,成了我兄弟间唯一继承父业的“煤二代”。下井挖煤,使锨弄镐,天天复制相同的作业内容,使他迅速完成了学生手向矿工手的转变。粗了,厚了,硬了。黑乎乎的煤和井下冰冷坚硬的石头把手的光洁毫不客气地全都打磨掉,换成了结实有力的粗糙刺喳。膀子宽了,胳膊粗了,有了很壮美的胸大肌和线条分明的三角肌。几个月后,与他再掰手腕,就赢不了了,而且数次角力,我永远是不能超越的第二名。

⑨那年过年,我们聚在一起喝酒,望着渗透在他手纹和指甲尖上的黑,建议他经常用猪胰子洗手,用小刷子刷刷。他说,白搭,今日洗了,明天就又这样了。那时他还没有找对象,我担心粗糙的手会给他相对象时减分,但没有把这小心思说出来。他对自己似乎很欣赏,常对我的两个姐夫,还有周围的同伴炫耀,与他们掰手腕、举重,每次比赛亮招,他都将扬眉的自豪毫不掩饰地挂在方方正正的脸上。

⑩粗厚刺喳的手,细活儿却干得一点儿都不含糊。摊煎饼本来是妇女们的活儿,他也会。我曾见过他摊煎饼的姿势,T型式的煎饼筢子被他抡得十分精致,吱吱响的鏊子上飞出一张张圆圆的煎饼,那时他还不到20岁。只要与母亲聊天,说起家务活,母亲总夸他最棒,有力气,会干活。

⑾这双会干活的手后来去做了木工,后来又以矿区土建队队长的身份去布置作业,然后与同事一起去做自己布置过的拉大锯,推刨子或者抡斧子的事情。他说,他不清楚当官的滋味,从来没有在办公室里安安稳稳坐上一整天,只知道当工人和干活的滋味。他一直觉得当工人最好,最省心,最有面子,“咱们工人有力量”给他的烙印很深刻,抹不掉。劳动,或曰干活,宛如血液一样与他紧紧地融为一体,在付出体力的过程中,享受干活赚来的爽快和智慧。可是,当他在接近50岁被告知煤矿改制,停产,提前回家的时候,他才发现当工人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珍藏的面子。变化没有慈悲,也不以自己的意志、愿望、想像、期盼、渴求以及梦为转移,人只能在变化的潮流里随潮涌动起落,弱者尤其是。在时代向一个方向聚集的时候,弱者的身上都会去承载孕育滋养许多新词汇的诞生。比如下岗,比如待岗,比如改制,比如买断工龄。无数弱者的承受又不能不说是一座丰碑,历史从弱者身上碾过的痕迹,就成为永恒的碑文。

⑿工作没有将体面进行到底,那双打磨几十年的手则很给力,干活的人群里依然闪烁着他的影子。倔强依然在他身上滚动。超出我意料的是他竟然去劳务市场揽那些装沙子卸水泥之类的重体力活干。那次相聚,我跟他说,“活可以干,但不要去干那些重活累活了。”“一阵子的事,来钱快。”他说干一晌午能够挣50元,比上班挣得多。他边说边伸着手掌比画,似乎那50元就在手上跳跃。手已经被水泥沙子染成了相同的颜色,手掌本来的底色已经无影无踪,圆润红润白皙细腻修长等等诸类描写手的词汇统统与我眼前的这双手不沾边了,手真的成了他过日子的工具。

⒀挣钱,攒钱,为儿子买房,帮儿子娶媳妇,替儿子还账,成了这双手的主旋律。他一天至少干两份活,一份相对固定的临时工,替改制后的煤矿管理工人浴室;然后利用双班倒的空儿,去劳务市场揽活。他嘲弄自己是“专兼职复合工”。

⒁我留意过他经常揽活的劳务市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居多,或站或蹲地待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没有人去喧哗打闹,也极少有人凑到一起儿侃大山,最直观一致的动作是抽烟。抽烟成了他们等待的最好方式。各种烟味儿混合凝聚在百十平米的空间里,成为狭小一角独有的标志。只要有轿车、越野车、商务车,抑或工程车、货车经过这里,而且放慢速度,他们的眼神都会齐刷刷地聚过去。车一停下,等待的人,不管什么姿势,立即都会朝车聚集。只听从车上走下的人喊:“装煤的,装一吨5块钱,要3个人,有干的吗?”或者喊:“往6楼扛地板砖,一平方3块钱。当天结算给钱。”价格若是低,等待的人便嘟嘟嚷嚷不靠前,或讨价还价要求增加费用,有的则躲在一旁去低声骂娘。若价格合适,等待的人便立即拥上去报名。招工的便从一圈人中敲定自己中意的合适的,或直接开车带走,或定好时间、地点,让挑好的人自己去。这里没有纸质的合同,全部是口头协议。我问过等待的人,不签协议出了事情咋办?我担心安全和能不能及时兑现钱。那人回答很干脆:“能出啥事,都是一天半天的活,干完活拿钱走人。”我没有继续问,我知道有时候无形潜规则比有形的合同更重要。

⒂我没有想到不把生活的艰辛放在眼里的他,平时闷声不吭的他,竟然在这里用原始的力气去交易迫切需要的钱,只是他已经不年轻。

⒃三年前他给儿子按揭了一套结婚用的房子,每月要还贷款。贷款像条无形坚硬的绳索,笑眯眯地把他拽到了劳务市场。是贷款让他来的吗?我又疑问地拷问自己。

⒄装修房子的时候我去了。他正在往六楼背地板砖。砖是奶油色正方形,每片60公分,重20公斤左右。他先把两片砖放到墙角一个木架子上,然后屈膝将背靠上去,砖就稳妥妥地贴在他的脊梁上了。上楼梯的速度很缓慢,而且愈往上愈慢,头愈来愈低,气愈喘愈粗。扣着砖的手指则没有任何松动或变化,钉子似的托着背上的砖。头,砖,腿,在台阶上构合起一个特有的形象,机器人似的在台阶上转弯,喘息,移动。我又一次劝他雇人。他指着堆在房间里的水泥和沙子说:“它们都弄上来了。还怕砖上不来?”然后算账给我听,单是往上弄这些东西,就要花四百多块钱,不花这钱,不就相当于挣了?两天挣这些,值,赶上高工资白领了。

⒅我无语。 ?

⒆我捏着与三十年前感觉完全不同的手在想,也困惑了。

⒇于是,我想写点文字给侄子们,题目是: 。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减

【选材意图】纵观年的17套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大阅读的选材以叙事类散文考查的篇目最多,浙江近三年里有2年均为叙事类散文。该语料生活气息浓郁。

11.以“学生手”为例,概括出本文弟弟的手所经历的身份的转变。(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12.第七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布局谋篇方式的分析,属评析题型。

13.第11段最末划线句意味深长,说说你的看法。(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讨文学作品意蕴以及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

14.第14段写他弟弟在劳务市场怎么等活,怎么干活等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5.文章结尾有两处空缺处,请各补写一句话,并简述你这样写的理由(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讨,并考查用语简明连贯的能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20题。(19分)

秋,七月,吴越王镠遣钱传瓘将兵三万攻吴常州,徐温帅诸将拒之,右雄武统军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壬申,战于无锡。会温病热,不能治军,吴越攻中军,飞矢雨集,镇海节度判官陈彦谦迁中军旗鼓于左取貌类温者擐甲胄号令军事温得少息俄顷疾稍间出拒之。时久旱草枯,吴人乘风纵火,吴越兵乱,遂大败,杀其将何逢、吴建,斩首万级。传瓘遁去,追至山南,复败之。陈璋败吴越于香弯。 陈璋败吴越于香弯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6分)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摘自《荀子.大略》

23. 解释句子“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中“克”的含义。(1分)

24.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这句话的看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只选做3小题)

(1)罗幕轻寒,________________。明月不谙离别苦,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 , 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4)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命题意图】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纵观近三年浙江名句默写题,必修教材中常见常用名句是考查的重点。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再远一点

蔡天新

再远一点

我们将看到

人群像砂粒

堆砌在一起

彼此相似

再远一点

我们将看到

房屋像贝壳

或仰或卧

难以分辨

再远一点

我们将看到

城市在陷落

市民们纷纷出逃

搭乘超员的旅客快车

再远一点

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 不得脱离诗歌内容与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 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套作。

【命题意图】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作为最纯净的文学,历来都被誉为文学的骄子。遗憾的是,现代诗从来都被高考语文试卷拒之门外,这实在与诗歌的地位与重要性不符。

【篇二】高考语文高考冲刺试题模拟解析案例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

A.《孟子》

B.《韩非子》

C.《论语》

D.《庄子》

2.“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指的是( )

A.刘备

B.关羽

C.诸葛亮

D.向宠

3.《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

A.苏轼

B.李商隐

C.杜牧

D.韩愈

4.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节”的是( )

A.敢作敢为

B.有所不为

C.积极的

D.战斗进取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

A.白居易

B.韩愈

C.刘禹锡

D.杜甫

6.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 )

A.《闲书》

B.《龙·虎·狗》

C.《往事》

D.《故乡》

7.《断魂枪》的作者是( )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鲁迅

8.《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国语》

9.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

A.散文

B.小说

C.散文诗

D.寓言

10.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 )

A.《饮酒》

B.《短歌行》

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蜀相》

11.下列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

A.《陈情表》

B.《答李翊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1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用的是哪种修辞方法( )

A.象征

B.比拟

C.比喻

D.夸张

13.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14.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

A.马克·吐温

B.欧·亨利

C.契河夫

D.莫泊桑

15.鲁迅的小说《**》选自( )

A.《故事新编》

B.《朝花夕拾》

C.《呐喊》

D.《彷徨》

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___________。

1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韩愈和____________。

18.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_________。

19.《论快乐》一文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

20.《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_________体散文集。

21.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2.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

23.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天下归心。”

24.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

2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

2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事:

29.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数:

30.或百步而后止。 或:

31.此吾所以悲也。 所以:

32.惟陈言之务去。 务:

33.学者有所溺焉尔。 溺:

34.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35.故为之文以志。 志: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李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37.今生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38.公日:“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郑伯克段于鄢》)姜氏何厌之有:

39.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其身正,不令而行:

4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秋水》)以为莫己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诗经·氓》一诗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42.怎样理解《答李翊书》中提出的作家的品德、学识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43.《故都的秋》是如何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的?

44.艾青在《北方》一诗中对于未来必胜的信念主要表现在哪一章节?是怎样表现的?

45.小说《米龙老爹》的开头描写了一幅丰收在望、充满喜悦之情的田园风光,其作用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46.从这段话可看出郑庄公隐藏着什么用心?

47.共叔段和郑庄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

48.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形象的?

(二)阅读《关山月》全诗,回答文后问题。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49.本诗可分几层?简述各层含义。

50.说明“今宵”、“落月”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51.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茅盾先生的《香市》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面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了,屋椽子像瘦人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5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3.分析“屋椽子像瘦人肋骨”这一比喻的深层含义。

(四)阅读《麦琪的礼物》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丝不动。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着她。

54.杰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表情?

55.这一段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B.不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B 6.A 7.A 8.A

9.C 10.D 11.D 12.C 13.B 14.B 15.C

二、填空题

16.莫泊桑 17.柳宗元 18.李白 19.写在人生边上 20.语录 21.雕栏玉砌应犹在 22.隔江犹唱后庭花 23.周公吐哺 24.莲动下渔舟 25.《诗经》

三、词语解释题

26.面向东方 27.倒下去 28.战事 29.屡次,多次 30.有的人 31.……的原因 32.一定,必定 33.沉迷,沉溺 34.天数,规律 35.纪念,以示不忘

四、翻译

36.大概要责备你吧? 37.如今却要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国。

38.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39.(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不去命令别人,别人也会遵从。 40.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

五、简答题

41.女主人公的性格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二是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三是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42.即“文”与“道”的关系。作者开头并提出“文”、“道”两个概念,但重在“道”,“道”是为文的根本,只有儒道修养深厚,才能写出好文章。作者联系自己的写作经验,根本在于“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书《诗》、《书》之源。”《诗》、《书》是“道”的载体,“文”、“道”统一的范文。

43.(1)把北方秋色与江南秋色作对比,反映出北方秋色色浓味永。(2)用北京名胜古迹的秋色来衬托普通庭院的秋意,突出后者,更令人心醉。

44.诗人坚信未来是必胜的思想体现在作品最后一节。诗人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和祖先的热爱来表现对未来的信念的;因为在这古老而苦难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保卫土地从未曾屈服过,他们留下的土地给了我们“永远不会灭亡”的信念。

45.作用有四方面:一是抚今思昔,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壮烈故事;二是在感情和意念上为后面的故事作铺垫,有一定的反衬作用;三是暗示今天的安宁、欢乐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四是寄寓着后人对先烈的怀念之情。

六、分析题

46.郑庄公的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他最终走上叛逆之路,然后一举除之,永除后患。

47.兄弟间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尖锐和残酷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48.中心人物是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也通过人物性格对比反衬来刻画郑庄公的形象。

49.本诗共12句,每4句为一层,共分3层。第一层正面揭露了投降政策造成的****局面。第二层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愤。第三层写中原遗民恢复无望的伤痛。

50.“今宵”是说明“朱门沉沉按歌舞”、“笛里谁知壮士心”、“几处今宵垂泪痕”三个场面发生在同一个晚上。“落月”贯穿全诗,同样的月光将这三个场面笼罩在一起,融为一个整体。

51.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妥协投降路线的憎恶和对戍边战士、沦陷区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 5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香市冷落不堪的现状。

53.这个比喻暗示了整个香市乃至中国农村,在重重压榨之下贫困不堪的情状。

54.因为杰姆带着礼物兴冲冲回来,他没有料到那礼物竟在瞬间失去了意义。

55.这一段描写构成一个紧张的悬念,为下文揭开谜底作铺垫。

七、作文(略)

【篇三】高考语文高考冲刺试题模拟解析案例

江苏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

A.并肩 望洋兴叹 视而不见

B.并肩 赞不绝口 侧目而视

C.比肩 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

D.比肩 望洋兴叹 侧目而视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②①③⑤④B.②④⑤①③C.③②④①⑤D.③④⑤①②

5.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报一个专题名称。所报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

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

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

A.亲近自然 儿时回忆 美好生活

B.行万里路 儿时回忆 潇洒人生

C.行万里路 田园风光 美好生活

D.亲近自然 田园风光 潇洒人生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汤海秋传

姚莹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态。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上置尚书吏议。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于》九十一篇。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或问之, 曰:“此石室之藏也。”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而无所询,报闻而已。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君感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四十四。

君少为文,有奇气。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君曰:“是不足言文也。”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者三十余卷。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义理、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俯仰二十年间,升沉存殁若此,悲夫!

(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人讦之 讦:揭发

B.吏议轻,不足以儆 儆:敬重

C.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 拟:模仿

D.已梓者三十余卷 梓:刊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光,皇帝的年号。古代除了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外,也有用千支等纪年的。

B.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与“礼、吏、兵、刑、工”合称“六部”。

C.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朝廷殿试而录取的人。

D.朱子,文中指朱柏庐。他所著的《朱子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4分)

(2)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5分)

9.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王澜固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断亭上写了本词。

10.词的上阕运用“杜字”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4分)

11.请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 ,智也。(《孟子·告子章句上》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5)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6)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7)人间如梦, 。(苏轼

高考语文高考冲刺试题模拟解析案例【三篇】

http://m.scabjd.com/xueli/254380/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