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集合6篇

高考 2023-12-12 点击:

汇报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集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1

  一、选择题

  1.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我国共制定行政法规42部,地方性法规2926部、规章3162部,同时通过“一揽子”方式先后修订法律57部、行政法规130部,启动了民法典编纂,颁布了民法总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上述材料说明()

  A.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B.依法治理要求实行善治  

  C. 立法是实行法治的关键  D.良法维护个人基本权利

  【解析】题文材料以具体数据反映我国立法工作的成就,表明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A符合题意;题文材料主旨不是善治,B排除;实行法治的关键是严格执法,C错误;题文材料未体现良法维护个人基本权利,D排除。故选:A。

  2.2019年上半年,全国发生多起因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严后果的事件,引发人们对“头顶上的安全”的关注。8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三审稿》对于与高空抛物坠物行为有关的法律规定,草案作出了诸多调整和完善。对此,你的认识是()

  A. 高空抛物危害大,全靠刑罚来处罚   

  B. 科学立法方破解,有法可依能杜绝

  C. 文明素养要提高,严于律已莫乱抛  

  D. 关爱生命点滴间,遵守规则我无关

  【解析】《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三审稿》对于与高空抛物坠物行为有关的法律规定,草案作出了诸多调整和完善,可见我国通过立法保护“头顶上的安全”,这也警示我们要做到文明素养要提高,严于律已莫乱抛,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C正确,符合题意;ABD的观点是错误的,高空抛物危害大,但不能全靠刑罚来处罚;科学立法可破解,有法可依也不能杜绝,但可以减少;关爱生命点滴间,遵守规则我有关。 故选:C。

  3.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典(草案)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①体现了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监察职责

  ②坚持了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

  ③调动了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④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

  A. 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题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体现了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此举有利于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②③正确;①错误,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责;④错误,没有扩大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再者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不能随意扩大。 故选:C。

  4.2019年12月21日,针对各地频发的高空抛物坠物事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表示,目前正在审议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在二审时已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予以研究,草案三审稿将在现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空抛物行为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犯罪行为

  B. 高空抛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要追究行政方面的责任

  C. 立法机关深入研究和完善相关的立法,做到科学立法

  D. 公民享有广泛的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

  【解析】联系课本知识,材料中针对各地频发的高空抛物坠物事件,目前正在审议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在二审时已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予以研究等,说明立法机构深入研究和完善相关的立法,做到科学立法,有法可依。因此C符合题意;A错误,高空抛物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具体看情况;B说法绝对,追究哪个方面的责任要视具体情况而论;D与题意不符,材料表述的主旨没有涉及到人权。 故选:C。

  5.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数据显示,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自2018年8月初次审议以来,先后6次上网公开征求意见,共有381443人,提出796681条意见。这表明()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②我国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

  ③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拥有立法权

  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A. 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题干描述说明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可以依法参与社会生活、行使政治权利,“提出796681条意见”表明我国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公民没有立法权。 故选:B。

  6.针对各地频发的高空抛物坠物事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 2019年 8 月 21 日表示,目前正在审议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在二审时已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予以研究,草案三审稿将在现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空抛物行为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犯罪行为

  B. 高空抛物行为危害公共安全,要追究行政方面的责任

  C. 立法机构深入研究和完善相关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D. 公民享有广泛的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

  【解析】联系课本知识,材料中针对各地频发的高空抛物坠物事件,目前正在审议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在二审时已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予以研究等,说明立法机构深入研究和完善相关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C符合题意;A错误,不一定是犯罪行为,具体看情况;B错误,具体情况而论;D材料表述的主旨没有涉及到。 故选:C。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全过程,是民法典之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我国民法典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兴国之要

  C. 我国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题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之魂,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法典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正确;B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C说法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和基础;D与题意不相符。 故选:A。

  8.高空抛物、坠物危及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引发人们对“头顶上的安全”的关注。2019年8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三审稿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对于高空抛物、坠物行为有关的法律规定,做出了诸多调整和完善,对公众关心的相关责任问题给予了回应。这体现了法治() 

  ①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

  ②能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③能杜绝高空抛物的行为

  ④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从材料中对于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法治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能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因此①②④是对的;③说法太绝对了。 故选:C。

  9.2019年8月21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今年上半年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情况。据了解,2019年4月26日至5月25日期间,民法典物权编、人格权编的二次审议稿分别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这表明网络能() 

  ①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②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使人们更加便利地参与政治生活

  ④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民法典物权编、人格权编的二次审议稿分别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说明了丰富了民主形式,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0.关注社会热点。

      材料一:高楼时代,居住条件升级了,可一些“楼主”尽管住进了高楼,素养却没有同步提高。电梯抽烟、便溺,电瓶车、自行车、易燃生活物品长期占用楼道,灭火器械从天而降,鸡蛋、苹果砸伤脑门……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怎样的不协调?

      材料二: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也敢开车,醉驾入刑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可见,遏制不文明行为除了持之以恒的道德教化,关键是要让法律长出“牙齿”,让制度成为“高压线”。

  (2)依据材料二,概括法治对社会的作用。

      材料三:一次次伤人事件引发了全民对高空抛物坠物这一“悬在城市上空的痛”的关注。民有所呼,法有所应。2019年8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三审稿增加“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特定情形要从重处罚。”

  (3)小明看到这些规定非常激动:“有了这些法律规定就可杜绝高空抛物,‘头顶上的安全’就有保障了。”请从厉行法治角度,评析小明的观点。

  (1)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公民文明素质不高之间的不协调。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部分公民文明素质不高之间的不协调。

  (2)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法治维护良好社会生活秩序。法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有了这些法律规定,可为减少高空抛物提供法律依据,可以依法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但是,除发挥立法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外,还需要:①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对违法者依法惩治。②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权。③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4)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1.【完善法律推进依法治国】 

  201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此次是将几经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2017年3月通过的民法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审议。这意味着,我国将正式开启“民法典时代”。 

  (1) 我国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请据此写出民法典在第一条应该明确的内容。根据材料提示,写出全国人大行使的权力。 

  (2) 结合所学,探究我国通过民法典的意义。

  (1)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立法权(最高立法权)。(4分)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国: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依法打击民事侵权行为,协调民事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符合题意,两点即可,4分)

  12. 2018年12月4日《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发表。白皮书指出,1978年至2017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7.7亿人减少到3046万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增加30.2、38.6平方米;在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设立了独立的人格权编,废止收容前遣送制度和劳动教养制度,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选举法、集会游行示或法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对保障公民及政治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等。

  (1)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享有了广泛、公平、真实的人权。请简要说说,公民行使好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要遵循哪些要求?

  (1)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3. 材料:针对各地频发的高空抛物坠物事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21日表示,目前正在审议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在二审时已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予以研究,草案三审稿将在现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定。

  (1)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2) 破解“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要求公民怎样做?

  (3) 妥善处理废弃物,既关乎生命健康,也体现人类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要坚持的发展理念是什么?

  (1)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2分)

  (2)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8分)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5分)

  14. 聚焦国家治理法治化。

  材料一:2019年10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的三审稿。民法典编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法典化立法项目。2019年以来,外商投资法、疫苗管理法、新土地管理法、新药品管理法等先后被表决通过,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1) 请你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角度,回答上述法律审议通过的意义。

  材料二:法治昌明方能国泰民安。政府依法行政,就必须将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山东青岛,2019年6月,青岛比亚迪公司按照协议,拿到了当地政府本应在2018年11月支付到位的2000万产业配套资金。政府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违约行为,得益于他们聘请的第三方律师的及时建议。如今,在全国很多地方,政府正在通过购买法律服务,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2)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在河南长垣,姬丹丹女士作为一起网络购物纠纷案的原告,坐在家中、足不出户就通过远程视频参加了1500公里外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案件开庭审理,和被告当庭对质。目前,通过信息化建设,智慧法院正在全国推广,司法更为便民利民。

  (3) 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厉行法治的要求。

  (1)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扩大开放;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国家治理提供法律依据;等等。(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答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6分)

  (2)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意思相近即可,4分)

  (3)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分)

  15. 关注立法,感悟法治。

  材料一:2019年10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审稿,并于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2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全国人大网或者通过邮寄方式提出修改意见。民法典编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法典化立法项目。2019年以来,外商投资法、疫苗管理法、新土地管理法、新药品管理法等先后被表决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今予以公布。

  材料二: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

  (1) 材料一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什么职权?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通过什么方式让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2) 材料一中这些法律审议通过有何意义?

  (3) 根据材料二,说说厉行法治对公民有什么要求。

  (4) 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明在新时代应如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立法权;(1分)民主决策。(1分)

  (2)有利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国家治理提供法律依据等。(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分)

  (3)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③及时举报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4)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2分)

  16. 聚焦法治进程】

  材料一:2019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民法典物权编、人格权编进行了二审。为了使这两方面权利保护更完善,4月26日至5月25日,两编草案的二次审议稿分别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其间,物权编草案二次审议稿共收到1132人提出的2286条意见,人格权编草案二次审议稿收到20031人提出的31936条意见。

  (1) 请你从过程和目的两个方面指出民法典草案的征求意见体现了我国怎样的立法理念?

  【解析阳光审理】

  材料二:这是一起定作合同纠纷案件,原告与被告于2017年11月29日签订订购广告牌合同,原告按合同约定供货,被告却推诿不给其定作款,故原告将被告诉至法院。法官受理案件后,多次指导当事人取证,依法认定证据,保护原告合法权益,判处被告履行给付义务,十日内给付原告定作广告牌货款31000元,对超出部分的诉讼请求,证据不足,不予支持。原告对法官公平公正的司法作风赞叹不已:“法官耐心细致的办案态度让我们老百姓打官司心里更有底了!”

  (2) 从权利的角度解释材料二中为什么案件当事人“心里更有底”?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加强法治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是什么?

  【全民积极参与】

  材料三:上海市市人大常委会于2月7日审议通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了个人有隐瞒病史、重点地区旅行史等行为,除依法严格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将其失信信息依法归集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采取惩戒措施。

  (3) 材料三中《决定》为什么要由上海人大常委会来通过?

  (4) 材料三从法治角度对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5)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归纳我国应怎样推进法治建设?

  (1)民主立法,立法为民。(2分)

  (2)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2分)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保障;(2分)

  (3)上海人大常委会是上海市的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关于上海市重大事项的决定权。所以要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4分)

  (4)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依法规范自己行为)。(2分)

  (5)材料一:科学立法;材料二:公正司法;材料三:全民守法。(6分)

  17. 某实验中学开展了以“我与法治国家共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同学们搜查到以下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

  (1) 如图“大树”树干上的宪法与民法总则的关系是怎样的?

  【法治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律通过,一批冤错案件的纠正体现出政法机关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和勇气。

  (2) 这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公民加快法治建设有哪些启示?

  (1)宪法是民法总则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民法总则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精神和原则相违背。(4分)

  (2)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要做到依法行政,公民要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使监督权,学习宣传宪法,认同宪法,积极同违宪行为作斗争。(4分)

  18.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进行了审议。审议后的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于2020年1月26日前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其中人格权编草案将“私人生活安宁”定义为隐私权的重要内涵。“安宁权”被纳入民法典,成为人们热议话题。

  ▲在互联网时代,私人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除了线下的现实生活,更涵盖线上的虚拟社区。反过来说,私人疆域越来越宽,也意味着安宁被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尤其在网络空间中,私信评论里的垃圾广告、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伴随着个人信息的泄露;垃圾短信难以退订、骚扰电话频频响起,无视用户的自由选择权……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法律对此做出规定,正是对不良现象给出的有力回应。

  ▲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普及人脸识别、AI等新场景也引发了新的讨论。未来,“安宁权”的适用场景还将进一步扩大。世上或许不存在绝对的安宁,但我们可以期待,法律不断织密私人空间的防护网,线上线下的多重生活环境将更加安全、宁静。

  (1) 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 ______

  (2) 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1)依法治国,人人有责。

  (2)①从立法角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的行为规范。②从民主角度,我国依法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坚持民主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③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隐私权。④从网络生活的角度,互联网的发展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人际交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网络中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们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也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不泄露他人隐私。⑤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2

  素材积累提示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礼记·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经典表达。往大了说,今天我们讲的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这种情怀一脉相承。往小了说,我们现在努力学习、为上岸不懈奋斗,也是家国情怀的一种体现。

  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向全社会发出了大力弘扬家国情怀的号召:“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

  今天推送精选10篇时评,这些时评不仅架构规范,思路清晰,而且文采斐然,表达生动。2020届高三学子可印发其中若干篇,好好读记,并融会贯通,从“家国情怀”迁移到“立志”“奋斗”“修身”“家风”“时代”“胸怀”等主题。

  关键词:

  家国情怀、圆梦时代、修身立志、立德树人

  观点集锦:

  1、青少年成长的方向:要正“三观”、守初心、有责任、知担当。应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志存高远,心怀天下。

  2、新时代的需求:呼唤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呼唤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呼唤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青年,呼唤饮水思源、感恩回馈的青年。

  3、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既听从内心的召唤,也聆听时代的号角,突破现实的羁绊,走出拘囿的天地,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4、在“发光的瞬间”“闪亮的日子”“无悔的青春”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

  5、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鲁迅语)。

  6、“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语)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3

  最近,国务院召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其实,前段时间在北京和深圳等地早就有一批民间资本被批准进入了城市公共交通和污水处理等领域。这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在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努力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

  以往,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运营,要么由政府一手包办,要么就交给下属企业去办。政府是公共服务领域的唯一“代理人”,既“掌舵”又“划桨”。这种垄断经营导致权力滥用或腐败,使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绩效大打折扣。显然,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以及政企不分和全能政府观念已经成为妨碍政府公共管理有效性的主要障碍。那么,公共管理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政府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了新的公共管理思想。这意味着,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应该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应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如今,北京和深圳等地方政府有选择地开放公共服务领域,以期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这无疑是对新公共管理思想十分有益而且有必要的探索。

  所谓公共管理社会化,指的是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将一些政府职能通过向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转移出政府,以达到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财政开支的目的。公共管理社会化的目的是引入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不断推动公共管理的自我创新和服务水平。

  由此不难看出,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可以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加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从规范意义上来讲,公开招标的“阳光操作”,可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程序,弱化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可以避免重大决策往往由“家长”说了算的制度困境。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快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步伐。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4

  【热点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作为政府服务提供的一条全新途径被西方公共管理部门采用,英、美、瑞典等不同的国家都不同程度的推行公共服务合同的外包制度;然而政府在实施外包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成本核算错误、腐败、监督责任缺失等问题,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国内第一个直接针对发包商的支持政策。政策本身具有极大的产业指导意义和产业促进作用。

  【试题】

  近年来,政府积极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当中,但是随之而来的审批流程繁琐、监管不到位、制度缺失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解析】

  1.表明主要观点。

  政府将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外包给社会优质企业,实数管理中的创新之举;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重视加以解决的,可见外包模式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外包带来的的积极意义。

  (1)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让企业自有的竞争,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2)优胜劣汰的方式,使得服务能够做的更有专业性和优质。

  (3)降低了政府的工作压力,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其他的管理事务。

  (4)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

  3.实施中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1)原有的根深蒂固的审批方式比较繁琐。

  (2)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3)缺乏相应的第三方监督以及测评,监督主体过于单一。

  (4)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制度还不够完善。

  4.问题产生的影响。

  (1)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

  (2)造成了资源浪费,违背初衷难以达到服务的效果。

  5.解决措施。

  (1)深化“简政放权”“放管服”政策,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边界。可以适当的权利下放。

  (2)在第三方承包的过程中,保证监督主体的多样性,监督方式的多样性,比如引入社会第三方的评价和测评机制。

  (3)在制度的建设中,不断地去探索科学的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将公共服务的承包制度规范化系统化。

  (4)在整个选择社会力量的过程中保证做到公开公平透明化,真正的选择有能力的社会力量。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5

  《 民法典》知识链接

  1.生活离不开法,法律伴随我们一生,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违法必究.

  2.①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

  ②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一旦触犯法律,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3.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5.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6.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我国坚持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7.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8.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9.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中考设问

  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明了什么?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坚持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⑤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⑥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⑦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保障公民的生活,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违法必究.

  ⑧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我国为什么要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①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需要。

  ②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好的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⑤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⑥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依法打击民事侵权行为,协调民事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⑦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⑧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⑨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⑩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总规矩”。请你简述二者的区别。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法;民法典规定民法领域的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民法典根据宪法制定,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民法典更严格。

  知识链接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

  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5.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中考设问

  1.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支持特别行政区强化执法力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決定》。该决定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当就香港特别行政区履行维抑国家安全职责、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依法禁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等情況,定期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报告。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通过此项重要决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对包括香港在内的国家安全事务享有最高决定权。当前,香港境内外一些违法行为和活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我国有必要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2)该決定的通过,

  ①有利于依法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遏制港独、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安全、领土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

  ③有利于坚持依法治港,维护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切实保障香港居民的合法权益,保持香港长期繁稳定。

  ④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好的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十三次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说明什么?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对包括香港在内的国家安全事务享有最高决定权。

  ②我国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处理香港问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决心毫不动摇;

  ③充分体现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切。

  ④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通过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⑤一切分裂祖国的行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维护香港的社会秩序稳定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3.分析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①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全面贯彻,

  ②得益于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

  ③得益于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澳门人民和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④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⑤澳门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⑥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⑦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4.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为贯彻“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①坚定不移的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一国两制”

  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依法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③坚决反对分裂行为,遇到有破坏“一国两制”,有损祖国统一和国家利益的行为,要敢于举报、积极斗争;

  ④积极行使批评建议权,为贯彻“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稳定繁荣稳定提出合理化建议。

  ⑤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6

  结合过去五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真题的总结和研究,当前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真题越来越灵活,对热点考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面试当中,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策热点问题: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2020-2021年MPA公共管理硕士主要真题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工作相关的问题,第二类是专业课相关的问题,第三类是时政热点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整理的部分MPA复试面试热点如下:

  1.产业政策争论,包括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制造2025》、自主创新等问题。

  2.垃圾分类,涉及政策评估、方案执行、政策工具等问题。

  3.放管服改革所涉及的政府相关理论。

  4.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5.政府的财政职能,涉及减税降费、营商环境、政商关系、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等。

  6.住房相关问题。

  7.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比如环保一刀切问题等。

  8.政策修订等问题,比如霍尔果斯避税天堂问题。

  9.政府改革最新的趋势等问题。

  10.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关问题。

  11.土地财政、税制改革等问题

  12.政府改革相关问题

  13.政府管理最新前沿理论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集合6篇

http://m.scabjd.com/xueli/257466/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