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_苏轼《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诗词鉴赏

高考 2020-07-25 点击:

诗词鉴赏网权威发布苏轼《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诗词鉴赏,更多苏轼《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诗词鉴赏相关信息请访问诗词鉴赏网。

  【导语】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轼《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


  宋代:苏轼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译文


  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再嗅那里,余留的香还存在。


  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再偷偷地把香炉的盖子盖上,想让香气飘的更久一些。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注释


  翻香令:词牌名,创于苏轼,因词中有“惜香更把宝钗翻”,故名。《词式》卷二说“全调只有此一词,无别词可较”。


  金炉:金属铸的香炉。


  麝煤:即麝(shè)墨。


  惜香:珍惜麝香、供香。


  宝钗: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重闻:再嗅。


  余熏:余留的香味。


  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着人。


  偷盖:暗暗地盖上。


  小蓬山:相传为仙人居地,这里代指香炉。


  沈水:即沉水、沉香木。


  然:“燃”的本字。


  氤氲(yīnyūn):弥漫的浓烈的香气。


  嫌怕:厌弃而害怕。


  断头烟:断头香,谓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俗谓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


  创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苏轼还朝,除判登闻鼓院,专掌臣民奏章事。五月,苏轼妻子王弗去世。六月,王弗灵枢葬于京城西,该词是苏轼在殡仪式后怀念妻子王弗所作。


  赏析


  上片,写灵柩前的烧香忆旧情景。第一句用了主谓语忆旧。忆当年,每天祝福的烧香的“金炉”暖气犹存,伴读时的“麝煤”已是所剩无几了。第二句用递进句忆旧。忆当年,君“借香”希望香气长留身边。更为可贵的是,用“宝钗”将那残余未尽的香翻动,让它全部燃烧完毕。最后四句用叙述的语言写现实。“重闻”那个地方,“余熏”还存在。“这一番气味”远远超过了从前的烧香祝福。整个上片饱含着浓烈香气,以象征着苏轼与王弗昔日幸福绵绵。


  下片,描叙殡仪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诚心态。第一、二句写感情上的隐私:“背人偷盖”着小蓬山式的香炉,再把沉香木加进去,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这是为了什么,最后几句,从两层意思上作了回答:一是“且图得,氤氲久”;二是“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尽管“嫌怕断头烟”是陈旧习俗,但反映了苏轼对妻子王弗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


  全词,从表面上来看是咏一个妇女焚香,羞怯的希望香气溜得更长久,以象征幸福绵绵。实则是苏轼从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习惯角度,表达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就香炉焚香、今昔对比之景来怀念王弗。“背人偷盖小蓬山”,这一举动,虽极微小,但典型地刻画了苏轼的虔诚专一爱情。“嫌怕断头烟”,不免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从一个侧面更加强化了苏轼与王弗的深挚的生死之情。


苏轼的词_苏轼《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诗词鉴赏

http://m.scabjd.com/xueli/76065/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