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1】2017年各省高考满分作文欣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高考 2021-03-16 点击:

高考网免费发布2017年各省高考满分作文欣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多2017年各省高考满分作文欣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导语】在高考的考场上,时间紧迫、题目陌生,想要写出一篇满分佳作,着实不易。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满分作文,灵活运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各省高考满分作文欣赏》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10.jpg


【全国Ⅰ卷·满分作文欣赏】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适用地区: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安徽

  《中国,中国》

  中国,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国度,我身处其中。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是什么样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他是老人,亦是婴儿。

  中国,他有着老者古朴的褐色,风风雨雨,岁月打磨,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他站立着,将往昔记忆温柔抚摸;中国,他有着老者沉默的智慧,经年走过,年月蹉跎,凝聚五千年的智慧,千山万水,脚踏实地。

  看长城,多少个风雨如磐的年头,塞外的马蹄不能将它踏破;冰冷的子弹不能将它击倒。那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砖一砖,千年垒砌,斗转星移,青山不变。它沉默着伫立在高山之上,只为守护、抚平儿女们心底的浮躁与不安;只为凝视,东方的旭日升起,面对新的征程,人们启步出发。

  看丝绸之路,黄沙阻挡不住文明交融的冲动。张骞的骏马应迎着朔风嘶鸣过;班超的笔下记录着旅途的艰辛。长安繁华,塞外苍凉。风沙过身,唯有脚步才可安抚内心,唯有脚步才可通向远方。

  看乡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老的人们依赖于自然,脚下的土地浸着丰获的希望,屋顶的月光寄放着游子的归心。这样的夜晚只适合酣眠。

  当老者转身,中国,他有着婴儿的热情,时代正好,变数诸多,唯有不断地探索、尝试、突破,才能保持生长旺盛的活力。

  长城的烽火狼烟已随风雨散去,如今,只有白鸽飞过山头,只有历史镌刻在人们心中。正因为走过坎坷之途,我们更加明白和平之可贵,我们也更加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世界相接,沉睡了百年的丝绸之路再焕生机。前途依旧未知,但婴儿的品质即在于探索,以及坦诚。列车取代了骏马,互联网取代了文字,但无论以何种姿态,世界的东方与西方都在呼唤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

  乡愁情思,在工业文明时代似乎总是脆弱的。当高楼大厦升起,月光不再浸着瓦当上的青苔,湿润的土地变成坚硬的水泥,我们感叹,两者不可以相容吗?当然可以。古老的时节依旧存在,人们竖着一个一个的节气,春游人如织,看小巷沸腾,我们依旧在古老的土地上耕耘、收获,以年轻的容貌融入这个世界。

  中国,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国家,我身处其中:他以五千年的智慧为世界写下中国特色的注脚,他以创新探索的精神推动时代发展。老者与婴儿,这就是我认识的中国。

【全国Ⅱ卷·满分作文欣赏】

(试卷使用省份:甘肃、青海、辽宁、重庆等)

  语文作文是6个古诗句选2个或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做人要有格局

  经常听人讲怎样做人,有很多真知灼见,其中有一句“做人要有格局”,让我印象深刻。

  格局是什么?我理解,格局就是眼光,气度和胸怀。央视不是有一句广告词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说的就是人的格局啊!

  人的格局有高下大小之分。

  有这么一个故事: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不耐烦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

  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设计师,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管理者。

  这就是格局的差别。

  格局小的人,盯着自己的一日三餐,只关心老婆孩子热炕头,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别人家的事漠不关心,高高挂起。

  格局大的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情系百姓福祉,心系国家发展,积极投身经济社会的建设。

  格局小的人,未必不幸福,但总觉得缺一点精彩。

  格局大的人,前行未必很顺利,但会活得有价值。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能过早地享受安逸,逃避挑战。

  格局小的人,“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这是一种悲哀;

  格局大的人,登高山,而知山之巍峨,临大海,而知海之浩瀚,这才是壮美的人生。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也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格局小,影响力就小,发挥的作用就小;格局大,影响力就大,发挥的作用就大。

  格局对个人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在当今世界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到全世界的发展中去,同时为全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这就是大格局,大胸怀,大担当。

  人的大格局不是凭空掉下来,它同样需要培养。

  大文豪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首先是正视自己的缺点,找到学习的方向。要用虚心的态度聆听批评,用开放的胸怀包容多元,多取长补短,多加油充电,知耻而后勇,才会夯实大格局的基础。

  其次是增强必胜的信心,增加超越的勇气。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承认落后、安于落后,自甘菲薄,失去前行的动力。我们必须要有不服输、不服老的心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打破别人眼中的你不行不能的妄断。信心比黄金更可贵,信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三是要脚踏实地的笃行,完成历史的使命。人的格局不是高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上。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要问你的追求。

  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要问你的志向。

  那么,你做人的格局有多大?不要问我,要问你的内心。

【全国Ⅲ卷·满分作文欣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适用地区: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从独木桥到阳光道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是农民,却也饱受高考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却也是高贵与财富的象征。那时的教育远未有如今这样普及与发达,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勤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是最贴切的形容,反映了当时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增,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并非难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高水平知识的权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成为了无数人的梦想腾飞之地。

  从独木桥到高考如今的阳光大道,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崛起。“少年强则国强”,高考转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当越来越多人不再恐惧于高考的淘汰率而转向期待高考所会带来的人生改变时,高考就真正达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选人才的真实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从“阳关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转变。尽管我国的高考在对人才的培育上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唯分数论”依然束 缚着考生的发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当文理不再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学科,不再一考定终身,不再为文不择理而忧愁时,高考才真正地成了一个“自由原”,考生则是原野上驰骋的骏马,自由而奔放,挣脱缰绳,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肆意奔跑。

  高考,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凝聚了几代人理想与回忆的“独木桥”,正完成了向“阳关道”蜕变,正声势浩大地开辟成一片“自由的原野”,为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腾飞之地,理想之港。

  高分

  启示

  本文是一篇紧扣题旨,立意高远的考场佳作。文章从“四十年高考”的作文材料引出“青春记忆”,进而归结到“文化现象”的立足点,开篇就显得大气磅礴,非同凡响;接着回顾四十年前“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再分析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娓娓道来,有理有据;然后考生水到渠成地分析高考的目的,又巧妙地引出纵深方向的论述;最后展望高考前景,既点明题旨,又给人启发和希望。文章思路畅达,比喻形象生动,无不彰显了满分作文的特有气质。

【北京卷·满分作文欣赏】




说纽带

  纽带无处不在。血缘、地缘、经历、利益等,都有可能构成“纽带”。小到错综纷杂的人际关系,大到沉缓无声的文明交融,纽带关系始终是无法割裂的。

  走过历史的长廊,总会发现其中惊人的相似之处,古往今来,合作总是需要纽带,文明亦然。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高度开放的世界体系便使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的纽带关系日益紧密,彼此惟有正视纽带关系,才能规避风险、互利共赢。

  以文化为纽带,方可令世界各国精诚合作。

  数千年来,文明间的融合让各国“血脉相连”,也为合作添上一抹暖色。当大汉使者张骞第一次走入西域风尘,中华文化的影响也开始超越中原,当郑和的船队驶向深海巨浪,他带去的不只是财富,还有厚重的文化。如今“一带一路”以文化为纽带,曾经风沙漠漠,茫茫大海,如今高铁驰骋,迤逦万里,友好之情却不曾改变,一曲《千年之约》唱不断丝路情谊,可见合作之亲切了。文化的脉络隐没于马蹄、车轮、船桨中,在路的终点倾泻出无尽的生命力来,使国际合作蓬勃发展,利用好文化这条纽带,国与国才能更好地对话与合作。

  以和平为纽带,方可令人类文明绵延万世。

  战争只能带来流 血死亡和永世的伤痛,和平却可以使人类文明繁荣昌盛。人人皆知:和平来之不易。若想永葆人民安享和平盛世,总要手持道义所铸之利剑才可。不论是拯救非洲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者,还是在印度洋海啸,海地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救援伤者,我国的救援部队都在到达,生动诠释了“铸剑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和平之下,人民不至落得困厄于战火中的境地;和平之下,人类才得以保留赖以生存的大地。系好和平这根纽带,文明与文明才能更好地交融并发展。

  尽管文化、和平等纽带给人们带来幸福安康,多元共享,但并不是所有纽带都给人类带来福音。反观近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哥伦布在踏上新大陆的这一片土地时,他带来血与火的杀戮,臭名昭着的三角贸易更是残害了无数生灵,他们选择服膺于资本,用利益纽带联结世界,留下惨痛教训后,人们才幡然醒悟:如若利用不好纽带关系,就会造成历史的创伤,联手合作的愿景远胜销烟弥漫的伤痛。

  纽带背后,是一张连接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的大网。随着世界纽带关系日益紧密,更需要各国共同担起责任与义务,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为和睦的纽带关系不懈努力。

  名师

  点评

  一、作文当有大格局。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人当有大格局。同样,大气之文也必有大格局意识,即胸怀全局,勇于担当,充满智慧,心怀悲悯。本文即是如此!纽带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作者从大处着笔,选取对世界各国合作和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文化纽带和和平纽带,心怀天下,大气恢宏,在立意上首先高人一筹。

  二、作文当言之有序。文章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有物、有理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序”就是结构。本文开篇首先提出纽带利用之重要性、迫切性,正文运用两正一反对比论证,以正面提倡为主,反面反思为辅,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喜悦有沉痛,纵横捭阖,全面深刻。观点鲜明突出,扣题严丝合缝。

【浙江卷·满分作文欣赏】




人生如书,逐级而读

  说话的境界分三个等级:境界是忘言,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第三是修辞或辞令。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于“无字之书”中体悟世间冷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看喧腾社会。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可以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抑或是清新淡雅式的《世说新语》,它让我们从中获取知识,领略六韬三略的风采。诸子百家的言论,唐宋元明清的诗歌,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法门。

  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的东西难免“终觉浅”。人生不需要过于厚实的理论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这也正是人生境界的第二阶段———“无字之书”,我们可引申为亲身经历、人生阅历。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经历会化为齑粉,如“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这不是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式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它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线。这便是体悟的升华。“无字之书”脱离了字的*,自然也增加了人性养成的难度。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人云亦云、旅进旅退,这些都是缺乏*的典型。这时便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

  因此,“心灵之书”便是万千阅历、森罗万象在心灵中的最后沉淀。筛去附赘悬疣,掌握人生方向;积淀潜思“哲理”,挖掘生命的深度。它是盖茨比于黛西空虚扭曲灵魂中所见的灵魂真谛;它是“画魂”潘玉良挣脱世俗偏见追求的艺术巅峰;它甚至可以是理查德·帕克这只猛虎背后隐藏的人性。

  然而,这种境界岂是普通大众都可攀缘而至的!时下,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无暇顾及“心灵之书”的修 炼,甚至连“无字之书”都不乐意总结分析,停留在“有字之书”层次的人则越来越多。如此之势,便如厝火积薪,一瞬便可燎原。正因如此,范雨素的成长经历,才会掀起互联网众多网民点赞转发的狂潮,这种共鸣也揭露了当代人的精神短板、“心灵之书”缺席的现实。

  人生如书,需逐级而读,终级境界仍需以心体之,以心察之。

  名师

  点评

  文章写作角度新颖,立意深刻。开篇以说话的境界入题,高人一招。第二、三、四段,考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特点及其作用,言简意赅曰而后,考生在第五段指出“无字之书”存在的问题,并顺势提出“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这一观点,过渡自然曰在此基础上,考生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心灵之书”的重要性,说理深刻透彻。

【上海卷·满分作文欣赏】




超越预测,返璞归真

  “生活的“亮面”交给人,交给一代又一代人从“荒原”上建构起来的秩序;生活的“暗面”没人知道,有人交给上帝,有人交给命运。而人总渴望在黑暗里点起火,尽管不甚分明,但这样的光亮,还是让无助地行走于黑暗中的人心里多少有了底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预测,契诃夫在回望自己的人生时感叹道:“人的一生建立在预见之上。”而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却说:“在错误的所有形式中,预言是最不需要代价的。”不同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们对预测不同的理解,而真正的矛盾却在于预测本身的双重性。有些预测是用科学理论去推求未知的事物,比如经济走势的预测,以统计学建立起来的概率体系为基础,接受这样的预测,显然没什么坏处。有些则不然,总掺杂些臆测的成分在里面,譬如古人对于方术的极度信仰,譬如玛雅人对世界末日的预言……

  尼采说,人的精神有三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对于预测,人们同样也有三重境界。

  王小波曾这样形象地概括了自己在革命年代的切身感受:仿佛像中过了头彩,又好像还没到开彩的日子。这话里有一种隐痛,因为他既被别人捏着鼻子灌进极其恳切的革命胜利的预测,心里却哼哼着唱反调,但没办法,只好被时代裹挟着滚滚向前。未来怎么样呢?就像手里捏着一张彩票在等待开奖,自己无从预判。这样的人活得卑微、痛苦,我想这是尼采所说的人生第一境界“骆驼”。

  也有人不接受预测,决意反抗命运。这样的人往往成为现实世界里的英雄。无论如何,他们承担起人类的责任与荣誉,是在黑暗里点起火的人,他们就好像尼采的第二重境界“狮子”——如果说狮子一定能战胜未知的命运,倒也未必,俄狄浦斯奋起,却被命运扼住了咽喉。

  实际上,预测看重结果,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人生的美丽不只是结果,更在于无数的过程。即使圣人,往往既不是天命所归也不是人事主宰,他们的人生也未必完满,他们常常陷入生活的困境。孔子见逐于诸侯,惶惶然如“丧家之狗”。他一面远鬼神,畏天命,一面坚守着他心中的“仁”与“礼”,传道授业。他晚境凄凉,孤独无依,却仍然天真地做着“克己复礼”的英雄梦。这让我想到了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序里写道的:“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 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伟大的灵魂超越命运,更超越了“预测”这一目的本身。而使他们超越预测的,就是活出自我,返璞归真。这样看来,孔子的天真执着,与老子所说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与尼采笔下的“婴儿”境界可称得上殊途同归。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见过太多的“骆驼”,也因“狮子”而震撼,但当人们看到“婴儿”的时候,嘴角往往会不自觉地上扬。存在主义告诉我们选择是自由的:既可以预测生活,也可以不预测生活,在预测以外,如果能看到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本质。

  名师

  点评

  文章所展示的,与其说是一篇精彩的作文,不如说是考生丰富的知识功底和成熟的心智。他从人类的现实生活入手,承认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预测这样的行为。但作为一个文明人,我们应当区分开科学预测和盲目的主观臆测。有了这样的界定,全文的观点很能站住脚,带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主流色彩。有了这样的观点,进一步就是拆解观点,从不同的维度去证明自己的意见。作者丰富的知识功底就在这时开始发挥作用,无论是对哲人尼采的引用,还是其它方面的知识援引,对作者来说都是那样的轻车熟路!显得如此的洒脱!我想说:这就是日常多读书的好处啊!当你面对高考这样的人生大考之时,你也能信手拈来!

【江苏卷·满分作文欣赏】




车如流水情如月

  我们都希望“车如流水马如龙”,却不愿“门前冷落鞍马稀。”从何时起,车变成了权贵奢侈的象征,我们又何时能回到信陵公子驱车进陋巷,流露真情的时代呢。

  车是我们的代步工具,但渐渐的,车便成的我们攀比的工具,我们流连于它琳琅满目的品牌,却渐渐淡忘了真情的传递。我们享受那份因为车而带来的虚荣,却将宝贵的真情渐渐掩埋。社会上富二代攀比豪车,六旬老人刮坏奔驰车街边痛哭的新闻屡见不鲜。为什么我们会把那份虚无的荣耀看得如此重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真情呢?

  当冉阿让把珂赛特从破旧的小旅馆中救出,把她抱上那辆颠簸的马车上时,小珂赛特决定无保留地信任这位素未谋面的绅士并与他共度一生。而冉阿让也在车里决定永远收养这个孤儿,履行自己对她母亲的承诺。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这辆车里流露的真情像是永不熄灭的烛火,一直闪烁到了今天。

  而现在这烛火却被炫耀和攀比蒙蔽了,我们只看见了有价的虚荣,比车之风刮不停,马达震天响,标志多闪亮,不是鱼叉就是小马,胜利女神更轩昂,你说你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物质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人都飙车,我们真的幸福吗?君不见,高速路上,多少轻狂少年成冤魂,十字街口,几许深心老者变骗子。车本为人服务,现有万千车奴伺候车子,这是异化,还是荒诞?我们见证的时光的流逝,却忘记了不变的真情。而真情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史铁生有许多轮椅车,其中有的早已被划得斑斑驳驳,而他却视若珍宝,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第一辆车,是母亲东奔西走找人定制的……这一辆,是他第一次当上编剧,*厂的朋友们凑钱卖给他的……“可见,留下的并不是车,而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朋友对他的支持。不能扔的不是车本身,而是在车背后那无法割舍的深切真情。车是活动着的家,多少家庭的温馨,多少情侣的甜蜜,多少孩子的淘气,它为你遮风挡雨,为你留住深情。

  车,见证的时光的流逝,时光滚滚,将一辆又一辆,一代又一代的车淘汰,它们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而用不消散的,确实一代代传递下来的真情,车不是虚荣的代名词,而是真情的载体。车会老旧,但真情永远不会消失。

  名师

  点评

  作者抓住材料中“真情”二字体物赋形,摛文铺采,大有可观。没有简单叙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件,而是从宏观的角度谈车与人的真情。眼界颇高,感慨遂深。更难能可贵的是将真情与虚荣并举,有破有立,张力十足。对现实生活的敏锐体悟,对文学作品的熟稔掌握,都为文章增色不少。句句不离车,句句都含情,娓娓道来,丝毫不乱,可见不俗的文学功底和应试能力。可以改进的是,语言不够简练,有些语句大量重复,影响了文气的通畅和神思的俊爽。

【山东卷·满分作文欣赏】




天堂,在人间

  看到这则材料时,心间一股暖流瞬间涌出,多美的画面啊:成排的书架,漫溢的书香,和缓流淌的灯光,夜读者心无旁骛地读书,无家可归者安然入睡,没有吵嚷,没有提醒和鄙夷的眼神,更没有驱赶,一切都静静的。天堂,大概就是这个模样吧!

  恍然记起小时候,最向往的地方莫过于新华书店了(因为根本没见过图书馆),那里对我来说有无尽的吸引力,但我对那里却充满复杂的情感,每次进城都要到位于市中心的新华书店,心中满是庄重,走进去,打开一本书,那油墨的香味就伴着书页的翻动淡淡散出,但总不能安心读个过瘾,工作人员或提醒或警示或不屑的眼神总让我惴惴,而每本书的价格又让我却步,所以每次从那里出来都有“逃”出来的挫败感,甚至还有点屈辱,但下一次又会不顾一切地走进去。于我而言,有书的地方就是神圣之地,就是心灵的栖息地。

  那缕书香,魅力永远都在;书中的浩瀚带给我的敬畏,让我欲罢不能;而能尽兴徜徉其中的幸福感,让我对那里持有数年如一日都不曾削减半分的热情。

  大学几年,我尽享图书馆带给我的快乐。我喜欢那份肃穆,沉醉于那安然静谧的时光,迷恋窗外斜射的阳光伴着书香环绕身旁。在那里,我寻到了心灵自由之所在,感受到高尚的灵魂面前,自己的那份渺小,并且深深喜欢这渺小,它让我敬仰,让我思考,让我进步,让我坚定内心的追求,让我前行的脚步更加笃定,让我内心更纯净,更相信历史的足迹,相信时光的伟大,相信人类的力量。一如那年的西藏行,触目可及的是山连着山,上面是蓝天,远方还是山,我们在这份神秘与永恒中如蝼蚁,但我全身心每个毛孔感受到的都是令我颤抖的幸福和激动。心,有了皈依;灵魂,便不会忧惧。

  可惜的是,工作以来,城市中再没有这样的读书之地。中学校园里的图书馆规模小且不说,更重要的是形同虚设,师生根本无法享受到大量藏书和在其中读书的氛围。书店兴起,尤其是学校附近,各类教辅资料充斥其中,一家专售文学类书籍的席殊书屋,伴我度过刚工作那几年的孤寂时光。但就在前年,也关门了,老板不无伤感:似乎没有人愿意读这些书,真的无用吗?

  有人抱怨这个社会越来越功利,有人批评世风为何如此暴戾,有人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指点学生多做题目、与高考无关的书少看……这个世界似乎越来越忙碌,城市越来越繁华,邻居大姐的服装越来越漂亮,但粗俗势利依然存在,更多的人感受到:心,无处安放!

  可喜的是,我们等来了全天开放的城市图书馆,看到越来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看到更多的人尽享社会公共服务给大家带来的便利,我欣喜于这个变化,我相信,在图书馆里,不管你是读书还是休息,你都会在那个氛围中安静谦和,那一排排的书会消解你的狂妄自大,融化你内心的喧嚣和焦躁,你能在那里找到一片土地,滋养性灵,陶冶灵魂。就像赫尔岑所说,那里是思想的公共餐桌,应邀者围桌而坐,各自寻觅所需的食物。

  我有一个梦想,不久的将来,每个社区都有一个相对规模的图书馆供居民读书休息,都有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的图书管理员,每个居民都能从阅读中受益,都能发自肺腑热爱阅读、热爱生活。

  到那时,天堂,就在人间!

  名师

  点评

  文章写作角度新颖,立意深刻。开篇以说话的境界入题,高人一招。第二、三、四段,考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特点及其作用,言简意赅曰而后,考生在第五段指出“无字之书”存在的问题,并顺势提出“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这一观点,过渡自然曰在此基础上,考生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心灵之书”的重要性,说理深刻透彻。

【天津卷·满分作文欣赏】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其实,这歌词用在妈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每次翻读妈妈这本书,总会让人有如饮醇浆、如沐春风的感觉。

  第一章:“都是亲人,何必锱铢必较?”

  父亲兄弟姐妹四个,和很多大家庭一样,在财产及养老问题上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但这些矛盾往往在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化解了,一家人总能保持着和睦与和谐。这其中妈妈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关于奶奶的赡养问题,二叔说他那里房子小,没有地方;三婶说,她和三叔忙着照顾店里的生意,没有时间;姑姑说,表哥正读高三,需要安静的环境。妈妈说,那就到我家吧。爸爸妈妈工作也很忙,就托人请了个很称心的保姆,一直到奶奶离开这个世界。奶奶留下的独单,妈妈说,二叔最困难也最需要这个房子,就给她吧。

  有人说,妈妈太傻,光做吃亏的事。妈妈说:“都是亲人,何必锱铢必较?”

  第二章:“这样做,是对他们的尊重!”

  社区搞募捐之类的慈善活动,妈妈就像打了激素一样积极响应。家里有暂时不用的厨具、日常用具,她要清整得锃光瓦亮才送给居委会;爸妈和我不再穿的衣服,她总要洗净熨平,甚至衣扣掉了、拉链坏了,她都要缝好、修好才投进募捐箱里。

  有一回我开玩笑地嘲笑她“有洁癖”。她很严肃地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想想那些有需要的人。这样做,是对他们的尊重!”

  妈妈的话直到我上了高中,在政治课上听了老师对尊重的分析后才真正理解、明白。

  第三章:“多干点儿工作不吃亏!”

  妈妈是大夫,加班是常事。有时下班刚进家门,接到电 话后又急匆匆地开车上路。有时是新来的病号需要会诊,有时是其他大夫临时有事需要替班。只要身体允许,妈妈从没说过“不”字。在单位,她也没有闲着的时候,有一次我去医院,找了半天才在病房里见到她,当时她正帮护士们处理一个手术后病人的护理问题,而这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

  妈妈常说:“多干点工作不吃亏!这样自己很充实、很快乐。”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每次翻读妈妈这本书,总是被感动。我常常想,是什么让妈妈如此豁达,如此博爱,如此具有奉献精神。这不是选择题,不是论述题,而是一道实践题,是一个需要用一生去思考力行的宏大课题。

  名师

  点评

  用歌词做题目很新颖,也很吸引人。习作的三个小标题,是妈妈曾说过的话,起到了很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豁达、博爱、奉献精神,这是妈妈这部书的三个关键词。关于妈妈的几件事都很生活化,没有平时的观察与积累是很难在紧张的考场上提取再现的。以歌词开篇,很自然地引出读妈妈这本书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巧妙点题;结尾再次引用歌词,首尾呼应,并提出妈妈为何能有令人称叹的精彩言行的问题,表达了要做妈妈那样的人的良好愿望。

  核心亮点:充实具体圆合自然

【2017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1】2017年各省高考满分作文欣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http://m.scabjd.com/xueli/101679/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