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日记精选_精选婚姻日记【三篇】

日记 2021-08-16 点击:

日记网免费发布精选婚姻日记【三篇】,更多精选婚姻日记【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日记网。

【导语】日记是指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日记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前些天与一位深圳的邓师兄聊天时,她说正准备给小姑子的孩子买点奶粉寄回去。那小姑子现在潦倒不堪,孩子的奶粉钱都是问题了。

  说起那小姑子,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自小叛逆,一直恨她父亲。平时与家里很少有来往。邓师兄将她与小姑子的聊天纪录粘贴了一部分给我看。她小姑子说:“其实我活的最简单,只想有—个家,可是我没有。在我困难的时侯老S(指她父亲)会让我滚蛋。”邓师兄问她:“那你现在住的地方是不是老爸给你的?他有没有要你滚蛋呢?这算不算在你困难的时候帮你?要你滚蛋最多是气话。”邓师兄给她列举父亲对她的种种好处,说到老父亲提起她,经常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并且以求她的语气说:“他老了,他没多少年的时间了,姐,你就当可怜可怜他吧。”她回答道:“对老S我己经够了,随他演戏吧。”

  后来聊起来,原来她小时候是挺受宠的,后来再生了一个。因为是小的,又是男孩,而且从来都很乖巧听话,所以更受宠一点。她就心里极不平衡,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从弟弟出生后,就一直很叛逆,不听话。

  她读初中就开始与学校一个挺帅的男同学恋爱,理由是在家里得不到温暖。整天忙着恋爱,书是自然读不好了。没读书后,与她年龄差不多的三姨一起在**发展大厦上班。日本人的酒店,人家日本老板给员工培训日语,她却没心思学什么日语,整天忙着与男友厮混。她三姨观念比较传统,看她太出格,劝她都劝不住。

  她三姨为了强化日语,业余花钱请老师上课。后来日语学好了,开始当导游,带日本的旅游团游长城,一天跑三次。后来又借懂日语的优势,做相关的产业,事业一步步做起来了。同样的机会摆在眼前,她三姨抓住了、改变了命运,现在定居东京。她却在至今东一头西一头地漂着。

  她不久就结婚,她是急着借婚姻赶紧离开娘家这个“火坑”,结婚都不跟家里人说一声。人要是不孝,是极大的不善。怀着这份对父母的恨而去结婚,这婚姻能好得了吗?父母是福报的根源,根都断了,就没有福份可言了。结果她结婚后家境也不好,小两口一直吵。最后吵离婚了。离了不久,两个又后悔,不久又复婚。

  复婚没多久,两人再次离婚。这次离婚的原因是老公出轨。她老公平时加夜班,常有通宵不能回来的时候。那天又说是不回来了。但她突然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觉得这次有问题,发疯的去找他。她就在那附近到处转啊转,没地方找,就到都老公单位的宿舍,坐在那等他。等到早上,她老公回来了。无可抵赖之下,他只好坦白了。于是坚决离婚了,女儿归她,老公一个月出600元抚养费给她。

  离婚时邓师兄劝她,她说:“我从来没有恋爱过,要寻找爱情。”邓师兄哭笑不得:“你比别人都早恋爱,还这么说啊?”

  邓师兄劝她时,她那十一二岁的小女儿背着她,冷冷地来了一句:“我妈还有一个备选的,那个有钱。”原来她老公出轨前,她自己早就在网上认识了两个男人,卿卿我我厮混得火热。

  自己怎么做都有理由,为什么老公犯同样的错,就罪不可赦了呢?为什么只能看到别人的错,对自己的错处却可以无限度地放纵呢?什么都是对等的,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自己跨出去的那一刻,就已经种下老公出轨、婚姻破裂的种子了。哪有一件事不是自己亲手造就的呢?

  她是1973年生的,当时两个与她打得火热的男人中,她先选了那个1985年生的,小她十多岁。两人同居了一段时间。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完全不靠谱的爱情,偏偏她就一头扎进去。疯了一阵子,激情折腾完了,男的家里也出面干预了,于是就散了。

  分了之后,再回头找上了当时两个人中的另外一个。那是个骗子,在网上一搜索,就能搜到他诈骗坐牢的报导。他一直在她面前吹牛,说他多有钱,身家千万。现在正在运作一个几千万的项目,能赚上亿元。她当时离婚时说了,离开她老公,一定要找个比他好的,结果就上当了。心比天高与命如纸薄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差。业力所催,就不怕自己聪明,再低级的错误都有可能稀里糊涂就犯了。当时那男人吹牛时,连那那个十二岁的女儿都觉得太不靠谱,在旁边听不下去了。可她偏偏将种种漏洞百出的话当了真,一门心思跳进坑里去了。不久跟他结婚了,结婚时,跟第一次结婚一样,也不告诉父母。

  结婚后,骗局自然很快就穿帮了,但已经没有了回头路。那男人继续行骗,跑到四川去骗了一部车回来,车子便宜卖了,被人找上门来了,倒赔出去不少钱。又用她的手机以她的名义,给很多亲朋发短信息借钱,把她气得够呛。后来生了孩子,当时他送到医院后,因为没钱,男人就消失了,再不露面。她欠着医院的钱,出不了院,还是她农村80多岁的老婆婆过来接她出院的。

  前些天她找上那男人要抚养孩子的钱,结果吵了一架,钱一分没要到,把自己的奶水给气没了。孩子只得改吃奶粉了,这对本来就身陷困境的她,更是雪上加霜了。因为是超生,孩子上不了户口。她在一家面包店做学徒工,赚一点工资,挣扎着养着两个孩子。她的行为,又影响着孩子。大女儿十三岁了,已经早恋了,跟她那小男友发的手机短信,卿卿我我的,亲热无比。

  回溯她的人生,想想她未来的路,令人不敢想象。很多人迷信算命,命有什么好算的呢?反观自己的行为,就一切都清楚了。回头看看她的心态、她的行为,哪有一件事不是她自己亲手造出来的?不好的心态、习气与行为,让她在泥潭中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只是再多苦口婆心的规劝,也无法让她看到自己的过错。从小恨父母,后来恨自己屡屡遇人不淑。到底是全世界的人都不对,还是自己造成的后果呢?为什么就不能反思一下自己,自己真的从来没有错过吗?
篇二
  我堂妹夫工作非常勤恳,好几年都被同事评为先进。但他有个很不好的缺点,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每年能见到他几次,几乎次次都要骂他的部门经理。在他心目中,这位经理就是尸位素餐,有他没他没区别。他说得似乎很有道理,这位经理很多具体业务方面的事都不懂,一些事离了手下人就没办法干。实际上这只是我这位亲戚不懂管理而产生的错误看法。经理层面的人,并不需要管理到细节,没必要事必恭亲。需要的只是善于用人,善于协调上下级关系,以及对整个部门的宏观把握,这方面这位部门经理做得算是不错的。

  我这位亲戚在公司多年,面临好几次转到另一部门的机会---那是公司的肥缺,较之目前的收入三倍都不止,很多人趋之若鹜的。他的能力绰绰有余,每次对方部门都乐意接受,人事部门也答应办手续,但次次都卡在这位部门经理手上。每次不放人都有很正当的理由。这位经理可以说是妨碍他前程的人。实际上整个部门有一百多号人,他做的又是一份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所以有他没他没任何区别,但他的部门经理就是不能给他这个机会。

  他的看法,估计传到经理耳朵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不管对方知不知道,都不离因果。他对部门经理的诽谤,就是种下了恶因,恶因哪能结善果?所以次次卡在那里,就是必然的了。

  在单位上班,顶头上司关乎着你的现实利益,也就是当下的福报。很多人与单位领导关系不好,你就要反省一下:从内心而言,你对你的领导看法如何?心都是相互感应的,人也是有很多面的。在你心目中,他是个好人,那他表现在你的面前的必定是好的一面;如果在你心目中,他是个无赖,那他表现在你的面前的必定是无赖的一面。境由心生,在你心目中对方是什么人,他表现在你眼前的就是哪一面。

  如何改善与别人的关系?一方面观想,往好的方面观想他,找他的优点,忘了他的缺点;二是在任何人面前---即使是在自己家人面前,也从来只说他的好话;三是如果学佛,念经修福之时,别忘了回向一份给他。如此行去,没有改善不了的关系,区别只是根据业力深浅而时间长短不一而已。
篇三
  我的一位亲戚,多少年来,一直对她叔父一肚子意见。每每见面,经常说起她叔父的种种不是。从她的描述中,这位叔父处处看不起这位穷亲戚,有点为富不仁的意思。

  后来有机会与她叔接触较多了,觉得这位老人不像是那种人。交往过程中通情达理,待人又善良,是位厚重长者。至少在我看来,他的地位与财富,与他的人格是完全对等的。他叔对这位侄女倒是没什么看法,也不多评论别人。偶尔谈起他与侄女一家的关系问题,他约略解释了一些误会。两方叙述的事实基本相符,但意义却完全不一样。

  从侄女与叔父的角度出发,没有哪一方不对。侄女也并非有意诋毁叔父,她就是这么认为的。站在她的立场看问题,也许只能这样理解。从叔父的角度,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同样的事,得出的结论却完全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你说谁对谁错?各人的角度不同,看法相异而已。

  记得小时候,我家与邻居闹了矛盾,有一两年都不跟他家来往。平时看他们一家人,贼眉鼠眼的。家里丢了镰刀,怀疑是不是他们偷了,因为村子里没有比他们更像小偷的人了。后来关系好了。再看他们一家,觉得一言一行都透着亲切。

  小时候看事比较简单,但长大了就一定客观吗?我看不见得。比如一些情侣,平时你侬我侬、郎情妾意,恨不得化到一起去。闹矛盾吵翻脸之后,再看对方,就恨自己瞎了眼,怎么就没看出对方是这样一个人。过了几天,气消了,又勾肩搭背腻歪到一起去了,觉得这世上没有谁比得上我的心上人。要说是对方在变,哪有这么快的翻云覆雨手?人没变、事没变,变的是我们的眼睛。

  《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卫国的国君有一位妃子名叫弥子瑕。得宠的时候,一次母亲急病,她来不及禀报,假传圣旨,将卫君的马车驾回娘家去了。按理说这犯下是刖罪(砍掉腿的酷刑),但卫君不但没怪罪她,反而赞赏有加,孝心呐!再有一次,弥子吃桃子时,其中一个味道特别好,就将吃剩下的给卫君吃。卫君很感动,没有白疼她,有好吃的就想到我。后来失宠之后,卫君想到这两件事,大为光火,这个小蹄子,竟敢假传圣旨,还将吃剩的东西给我吃!这就是“余桃之罪”的典故出处。韩非子感慨道:“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事还是那两件事,人还是这两个人,前后的意义却完全不同了。这就是看法改变了的原因。

  这些事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象由心生。对方是怎么样一个人,不一定取决于对方的相貌好丑、言行表现,更多取决于我们如何看他,“他”只是我们心目中的“他”。同样一个榴莲果,有人看来是无上美味,另一些人却觉得恶臭不堪。同一个女子,是你眼中的路边草,却是他的掌中宝。我们凡俗众生,没有一个没戴有色眼镜。

  我们经常觉得,某个人人品那么拿不出手,怎么就活得那么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我爹妈这么正直善良的人,怎么就处处不如意?放眼看去,世间不平事,常成心中块垒。这世上真有因果吗?真的好人有好报吗?“不识庐山真面相,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平时看某某人如何如何,那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的。别人也这么看吗?或换个角度去看,或再深入一点了解,还是旧时俏模样吗?

我的语文日记精选_精选婚姻日记【三篇】

http://m.scabjd.com/zuowen/155134/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