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教案(合集三篇)

教案 2022-11-15 点击: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虽有佳肴教案(合集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虽有佳肴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1、2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时建议】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4.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5.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6.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8.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9.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11.口头翻译全文,师生一起矫正。

  三、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1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13.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略。

  课后学习

  15.背诵课文。

  16.完成课后练习。

第2篇: 虽有佳肴教案

导学目标

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初步学会用串译整合法翻译全文。

自主预习

一、字词积累

1.重点实词

(l)弗食,不知其旨也(动词,吃)(2)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3)弗学,不知其善也(好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连词,所以)

(5)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

(7)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8)故曰(连词,所以)

(9)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0)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2.一词多义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学然后知不足(这样以后)

3.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古今异义

(l)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2)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强:古义:勉励;今义:与“弱”相对。

(4)旨:古义:甘美;今义:目的,故意,意旨。

二、文化常识

作家作品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一书的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末年,着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着作逐渐成为经典,成为十人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着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三、素材积累

《礼记》名句积累

(l)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2)贤者钾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优点。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译文】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风俗,他一定要从教育人手。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问题一文言词语与现代词语最大区别在于,文言词语以单音节构成。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弗食,不知(知道)其旨也”;有的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弗(不)学,不知其善(好处)也”。你能否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问题二这篇短文给我们讲述了怎样的道理?

探究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当堂达标】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B.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好处)

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清)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

2.下列哪句中没有通假字()

A.《兑命》曰:“学学半。”B.尊君在不?

C.吾日三省吾身。D.学而不思则罔。

课后提高

一、积累与运用

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衡②,抚节③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饯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喝酒送行。③抚节:打着节拍。④遏:阻止。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饯于郊衢③未穷青之技④自谓尽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礼记》中的哲理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l)或失则多()(2)或失则寡()(3)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下列“而”的用法属于顺承关系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B.俄而雪骤C.人不知而不不愠D.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l)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9.本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第3篇: 虽有佳肴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章大意,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对比说理的写法,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是《礼记》,书中所阐述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则片断《虽有佳肴》

一、了解《礼记》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礼记》内容涉及上古时代的礼制哲学、伦理、道德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二、读懂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词。

肴(yáo)  弗(fú)  自强(qiǎng)  兑(yuè)  学学半(xiào)

2.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⑴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⑵古今异义

①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⑶特殊句式

判断句: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③教学相长也。(用“也”表判断)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即“其谓此乎”)

3.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译文参考: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4.再次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5.背诵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三、悟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问题。(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2.文章结尾引用“《兑命》曰:‘学学半。’”,结合本文体会作者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是点睛之笔,“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进一步阐发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3.作者开篇写有“佳肴”“至道”的用意是什么?

使用类比、比兴的手法,引出全文的主旨“教学相长”的内容。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形状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并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虽有佳肴教案(合集三篇)

http://m.scabjd.com/wendang/204573/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