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是一门有着深厚内涵的社交圈,强调尽自己的能力尽量去满足大家对自己的期望,让大家喜欢自己,而不是讨厌自己。成为大家心中理想的人。做人,即做大家心中的人。做人,要能伸能曲!树直易折,人直常败。——清风杨朔《三千里江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以利他之心做事以敬人之心做人【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利他之心做事以敬人之心做人篇1
人天生都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会本能性的剔除危险因子,比如过马路时,旁边有电摩在行走,我们会自然而然地避开车,当我们感觉到安全时,心里的防御功能就下降,也会本能性地参与其中。
稻盛和夫在小学的时候,曾患过肺结核,这种体验让年幼的稻盛和夫感受到了凝视深渊的无力感。
后来,他的叔父生病了,他每次经过叔父的房前,都要快快地跑开。
其实,年幼的稻盛和夫这种表现,也是很正常的。
因为亲身经历过病痛带来的折磨,害怕被传染,自己再次走进人生的深渊。
在人的潜意识里,生病是一件丧的事,更可怕的是有些病还会传染人,就好比在心中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人人岌岌可危。
可是,他的父亲和哥哥却丝毫不害怕自己被传染,精心地照顾叔父,而一味恐惧、躲避疾病的自己,却把疾病给招来了。
从此,年幼的他得出了,一切都由自己的“心”造成的。但还不是特别的理解。
生活中,任何一件事,当你害怕时,你的恐惧也会俱增,害怕的事情就会离你越来越近;当你不害怕眼下的任何事,你就会选择坦然地接受它,并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你怎么待人接物,其实都是由你自个儿的心决定的。
以利他之心做事以敬人之心做人篇2
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森罗万象、一切事物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调“我呀我的”,在用“利己之心”扬起的风帆上,因为布满了孔洞,任凭“他力之风”如何吹刮,那风都从孔洞中穿过,无论风帆升得多高航船也不会前行。与此相反,如果用“利他之心”扬起风帆,就能饱受他力之风的恩惠,一帆风顺,在茫茫大海中破浪疾驰。日航重建的奇迹般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个道理。我在日航重建之际,“为社会为世人”这种纯粹的动机,也就是所谓“利他之心”,就是成功的原动力。
经常有人这么说:“靠利他之心真的能够经营好企业吗?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不就是利己的欲望吗?”确实,“想要赚更多的钱”、“要想过更富裕的生活”,利己的欲望在创业的时候,可以起到发动机那样巨大的作用,能把事业引向成功,这也是事实。
然而,仅仅依靠利己欲望经营企业的人,他们的成功决不可能长期持续。因为如果一切策略的目的全都集中在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一点上,那么竞争对手也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以牙还牙,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结果双方必将发生摩擦和争斗。
还有,在利己的欲望下获得成功,这种成功越大,经营者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傲慢不逊。他们会忽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忘我奉献的员工,不把员工的努力和贡献放在眼里。经营者忘记了谦虚,企业内部就会产生不协调的声音,最后甚至会将企业引向破灭。
这样的企业家经历艰辛,创建了出类拔萃的公司,但过了不久,他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致使企业衰落,也玷污了自己的晚节。
相反,在做生意时,加入体谅他人、利他的思想,对方也会好意相报,结果双方得利,皆大欢喜。当然,我所说的“利他”,并不是损己利他,并不是要通过损害自己来让对方获利,决不是这个意思。所谓“自利·利他”,就是为了自己获利而采取的行动,必须同时让他人、让对方也获利。自己赚钱,对方也赚钱。这才是真正的经商,才是健康的商业社会的基本原理。
超越时代和国界,所谓经营,所谓商业,必须基于“自利·利他”这种思维方式。这种以利他之心为本的经营,在京瓷和KDDI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日航的重建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努力以这种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就一定能够引导企业不断成长发展。这是超越行业、超越国界的“真理”。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以利他之心做事以敬人之心做人篇3
我们人类拥有超凡的智慧。于是,我们开动聪明的头脑使现代科学得到发展,建构起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社会。人类因智慧而置身于所有生物的顶点,食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维持生存并谋求繁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普通的动植物献出自己的生命以帮助其他生物生存,而我们人类却剥夺动植物的生命,借以延续自己的生命并维持繁荣。
考虑到这一点,一个想法油然而生。
人类在拥有超凡智慧的同时,也应该具备超凡的理性和良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用理性和良心向其他生物施予些什么,而不仅仅是依靠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而生存呢?
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不易,我们是否也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为社会、为世人哪怕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而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呢?尽微不足道之力也无妨,为社会、为世人竭尽全力应该是作为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我想,人生在世的意义也正体现于此。
我们为什么而活呢?我认为,人生在世的首要目的是为社会、为世人尽自己哪怕是微不足道之力。
利他之心的原点是感恩
可能有不少人笃信佛教。释迦牟尼劝诫我们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在于利他之心。佛教的精髓就是慈悲之心。善解人意的慈悲之心,正是佛陀之心。
慈悲之心就是为他人提供哪怕是一点点帮助之心,就是为他人着想之心。怀有这样一颗心活在世上,才是人生的目的。总之我认为,采取利他行为对于人而言是最重要的。
与利他之心相反的是利己之心,即对自己有利即可。摒弃利己之心,以利他之心为别人着想,这样度过我们的人生,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不过这实际做起来却不像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也许有人会说:“不,我并不幸福。我的人生非常不幸。”可是放眼人世间,比你更加不幸的人数不胜数。这么一想,感激之情就会涌上我们的心头:和父母兄弟相守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总之,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心态良好,我们就能感觉到幸福。要想得到这种感觉,首先我们要心怀感激,认为自己现在活在人世间这件事本身就是幸福的。
如果我们开始感觉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幸福,那么接下来自然会产生善解人意之心,乐于善待他人。这种善解人意之心是必然会产生的。
因此,为了拥有利他之心,首先要对自己活在人世间这件事心怀感激之情。
http://m.scabjd.com/news/273081/